苗族人張家貴,現任湖南馨心公益助學促進中心理事長。2014年創立馨心公益,由最初幾個人的小隊伍發展至今有理事會成員25名,監事會成員7名,全職工作人員8人,實名注冊志愿者近4000名的非盈利性民間公益組織,他讓愛的星星之火,匯聚成了燎原之勢。
不遺余力,讓愛傳遞
六年來足跡遍布三湘四水,開展公益活動300余場,個人募集公益資金、物資價值逾800多萬元,組織開展的“彩虹橋助學計劃”項目現已覆蓋湖南省區域內311個鄉鎮,以省內農村貧困孩子作為主要資助對象,截止2020年,馨心公益已幫扶山區學子超過10000人次,開展多期“走出大山看世界”活動,并將一千多名山區學生帶出大山開闊視野。
作為馨心公益的核心人物,張家貴先生不光意識到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,更是凡事親力親為,知行合一,將公益當成一種習慣,不遺余力地為社會做貢獻,向社會傳遞真善美和正能量。他用新時代青年的擔當和愛心、善心、仁心鑄就了人間大愛,為山區學子撐起了一片希望的藍天,贏得家長、師生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,收到省市各級政府、學校、家長送來的感謝錦旗50余面、感謝信400余封,榮獲2019年度“湖南慈善事業奉獻獎”、“湘西州社會扶貧先進個人”等榮譽。
不鶩虛名,踐行公益
張家貴先生不鶩虛名,腳踏實地,身體力行踐行公益,帶領馨心公益組織,大力弘揚“樂善好施、扶貧濟困”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,深入踐行團結、友善、誠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積極參與社會扶貧,是傳統美德的弘揚者、社會文明的踐行者和脫貧攻堅的積極參與者。在公益助學活動中,他堅持“發展性資助”理念,堅持人文關懷,注意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保護學生隱私,贏得了良好的聲譽。除此之外,張家貴先生率領組織,多次參與各種教育捐贈、抗擊疫情、救災賑災、慰問抗戰老兵、慰問環衛工人等活動,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。
他說:“公益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和權力,是我們每個人的權力。只要你有心就可以做。所謂送人玖瑰,手留余香,公益也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,更在于你我的行動?!奔词构姹澈?,總有一些不做公益的人在竭盡所能的挑剔,但在張家貴先生眼中,公益是美的表現,是溫馨的體驗。公益于他,是一種信念,承載著前行的動力;是一片沃土,孕育著溫暖的力量;是一條絲帶,系著人們大愛之心。
在公益路上,由于張家貴先生常年不斷地對公益、教育及扶貧事業盡心勞力,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。而且在他人格魅力和公益心的感染下,馨心公益匯聚了來自天南地北、社會各界有奉獻精神、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心人士,他們一同深入基層、農村、山區,以資助山區學子為己任,筑愛成塔,讓愛化作一道”彩虹橋“,助力山區學子走出大山看向更廣闊的世界。